网站信息
您的位置:首页 > 通知公告

衡水市小麦玉米秋收秋种研判与技术建议

[作者:超级管理员更新时间:2025-10-10]

衡水市10月份至今(10日7点)平均降水量为114.3mm,较常年偏多6倍。目前衡水主体地块土壤水分已经饱和,受连阴雨影响,50%的玉米收获期推迟。玉米收获推迟、茬口衔接偏紧,土壤黏重、机械难以下田,主体麦田适期晚播已成定势。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联合示范县技术骨干及有关专家,在充分进行生产调研的基础上,聚焦“收、烘、售、种”等环节,从切实解决问题、兼顾操作性和农户利益等层面,确保秋粮应收尽收、种足种好冬小麦,提出如下技术建议。

一、整体形势研判

本次降雨过程虽然部分玉米适时收获受到影响,小麦晚播已成定势,结合田间长势和农情分析,依然有两个有利因素。

1.衡水玉米活棵成熟,没有大面积爆发、锈病、穗腐病和茎基腐病,田间未采收的玉米待温度回升后,依然能够缓慢灌浆,为增加粒重,夺丰收提供利好。

2.小麦全部实现足墒播种。据气象部门预报,十月中下旬日均气温较常年高1℃左右,为晚播麦缓解冬前积温不足提供利好。

二、当前生产形势分析与技术建议

排查田间水分动态变化。密切关注降雨状况,对于田间出现积水的地块,要采取开沟、抽水等措施排除积水,降低田间水位和土壤含水量,促进耕地散墒,为秋收秋种创造条件。

玉米适期收获,尽早腾茬。抢晴抢时收获,成熟一块收获一块。对土壤湿度偏大,待雨停后机械能够进田时,调集收割机尽快进地作业。对低洼有积水地块,尽快疏通沟渠排水,开挖深沟沥水。收获后及时通风晾晒,有条件的可进行烘干作业,降低籽粒含水量,防止发芽霉变。

抢时“五适”播种。提高播种质量是保证小麦出好苗,保证小麦安全越冬和明年丰收的基础。坚持适墒、适期、适量、适机、适深的“五适”播种原则,做到播期服从墒情、播量服从播期、进度服从质量。

适墒播种。不要急于整地播种,优先做好土壤散墒,当耕层土壤相对含水量达到70%~80%时适墒整地播种。对墒情适宜地块,强化精细整地,千方百计扩大适期适墒播种比例。适期播种。气象部门预测衡水市10月中下旬日平均气温比往年高1℃,综合研判本年度适播期为10月10日—10月20日,力争主体麦田10月25日前完成播种任务。小麦播种工作,要坚持时间服从质量的原则,不能因为抢时间就降低播种质量。适量播种。在适宜播期范围内,亩基本苗25万~30万,即亩播量25-30斤。适机播种。综合运用小麦窄行精播、宽幅精播、规范化播种、播后镇压等技术。适深播种。合理运用小麦窄行精播、宽幅精播机型,播深3~5厘米,播种作业要匀速慢走,播种机行进速度以每小时5公里为宜。

三、晚播麦田五点技术建议

优选良种,发挥良种增产作用。播种时选择节水高产、多抗稳产品种,推荐适宜衡水市种植的节水高产类型品种:衡麦28、衡麦29、衡4399、衡S29、石麦22、冀麦765、河农6119等;抗旱丰产类型品种衡麦30、衡麦36、衡0816、河农6331、河农6049等;高产广适品种马兰1号、济麦22、金钻9号、众信麦998等;优质强筋品种师栾02-1、中麦578、冀麦U68、冀麦U80等。

适量增密,以密补晚。霜降时节还未完成播种的麦田,播量建议不宜超过40斤。每推迟1天,亩增加基本苗1万(约1斤)。最高播量不宜超过45斤,个别地块或品种不宜超过50斤。

科学增肥,促弱转壮。晚播小麦选择磷肥含量高的复合肥作为底肥,以促进根系生长,促弱转壮。对于农田前茬玉米秸秆清理的农田,每亩增加1—2公斤钾肥,提高弱苗抗冻性,确保安全越冬。

选择大型农机,提高整地质量。坚持以“碎、深、细、平、实”为标准,推广利用大型农机作业,配套运用旋耕耙压整地技术,突出抓好深耕镇压技术落实。针对玉米收获后的土地,普遍存在土壤湿黏、整地困难的问题,提倡深翻或旋耕后对土壤晾晒。

合理选药用药拌种,杜绝白籽下地。由于地块湿度大,利于茎基腐病、纹枯病、根腐病等病原菌和地下害虫繁殖。因此要科学选用包衣药剂,做好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,强化病虫害防治,切忌“白籽”下地,确保播种效果。

其他辅助技术:

播后适时镇压。小麦播种后要根据土壤墒情适时镇压,做好冬前镇压,注意压干不压湿、压软不压硬、压轻不压重的原则,防范冬季冻害;对于板结或出现裂缝的麦田,可先镇压后锄划,及时弥补裂缝,夯实土壤,提高麦苗抗旱抗寒能力。